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评价是为了推动学前教育质量提升,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 从评价理念来说,相关政策文本都提出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 从评价主体来说,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提升学前教育评价质量的有效手段;
  • 从评价工具来说,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增强了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科学性;
  • 从评价保障来说,问责机制的建立是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保障。

 

        从教育政策层面来说,国内外已有大量政策文本对学前教育质量及学前教育质量评价进行了讨论。

        其中我国提出的政策文本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4)等。国外提出的政策文本有:《强势开端Ⅲ:早期保教质量工具箱》(2012)等。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分析与解读,有助于从宏观层面把握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大体方向。

 

        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知识的不断更新,促使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出一种注重科学性的特征,以及一种泛在的更重视过程性的评价理念。其中一些新的测量工具的出现,还有一些心理学知识的运用,都为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教师素养作为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网络技术为教师素养提升提供了各种资源,网络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教师再受教育的可能,过去的受时间、空间、身份、性别、阶层等等差异限制的教育,在网络面前都被隐匿了,网络是匿名的、虚拟的。“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育对象脱离了教室里时间上的限制,学习网站为他们提供了可以自由独立地享用这些文件的机会,网络有助于这些文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进一步说,网络技术也有助于消除社会距离,特别是线上的不同时的互动。”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强调监控,或者说是惩罚,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学前教育质量评价就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数据资料收集,而是要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幼儿园、教师、行政人员等进行较为详细地综合评价,根据既定标准,发现其中的不足,对于一些较好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对于一些不作为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问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需要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以保证实施科学的问责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对一些机构部门或者个人进行奖励或惩罚。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优秀(远超过标准)、良好(超过标准)、合格(达到标准)、不合格(未达到标准)。对评价结果优秀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奖励的方式可以通过给予晋升、发放奖金等。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惩罚,惩罚不是最终的目的,需要根据要求对相关单位进行指导,帮助其整改,以提高其质量。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予以撤销办园资格的惩罚。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影响着幼儿的身体、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变得更为重要。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作为有效检验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评价的方式,根据评价的结果,不仅可以呈现出幼儿园管理上存在的既有问题,可以让园长、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还可以呈现出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可以让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