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三方”可以进入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工作中?为什么媒体和学者会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思考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在随后出台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首次提出了“要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积极的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并提出了学校评价的参与主体应该多样化的指导意见。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论及“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时,明确指出,要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3年初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不仅又一次强调和阐释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整合和利用好相关评价力量和评价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以及“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外部评价机制”的说法,都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评价引入“第三方”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因此,西安和成都两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尤其是评价改革政策方面,无疑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第三方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和角色“回归本位”的需要
一直以来,在教育评价工作中,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评价模式已经饱受诟病。美国的教育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恰恰是因为美国政府在教育管理中明晰了自己的定位:通过教育立法、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来发挥其宏观引导职能,同时保持政府对教育的直接或间接投资的增加,加大对教育的监管力度,为本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宏观引导,监管及提供服务”应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承担职能的关键词。教育评价作为一项公共事务,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管理不代表要自己操作和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审核标准,将具体的工作交由市场上的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执行,双方各司其职,才能使教育评价工作朝健康、良性的方向持续发展。就这个角度而言,基础教育阶段引入“第三方评价”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能和角色回归“本位”的一种具体体现。
除了这些发生在各自国家内部的第三方教育评价以外,近几年来,知名的国际性第三方评估项目,如PISA以及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简写为lEA)组织的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的趋势(TrendsinInternationalMat
我国虽然是一个教育大国,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在很多教育实践上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年,第三方教育评价就是其中之一。在当今这个教育信息异常丰富,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教育竞争愈演愈烈的时代,我们没有理由在了解了他国先进的教育实践之后却不奋起直追。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引入第三方评价在实现我国教育实践与国际先进经验接轨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媒体以及学者们认为第三方评价是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有充分的政策和现实依据的。而且,我们也相信,随着第三方教育评价的逐步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涌现,教育评价服务购买者的选择余地也会越来越大。届时,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服务质量的优劣以及操作流程的严谨性、规范性和人性化程度都会成为影响购买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