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成果如何衡量?

公益项目成果如何衡量?

 

        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对外公布了最新制定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后,不乏各方解读和为公益组织支招的声音,但同时公益项目成果如何衡量考评也是能否获得购买青睐的关键。

 

        为何要衡量公益项目成果?

        是因为完成任务、真正帮助了受助对象、获得成果才是慈善机构存在的根本原因。高效的公益机构尤其看重自身的工作成果和影响力。这一维度体现的,正是公益机构自我了解以及与捐助者等利益相关方分享自己工作成果的程度。我们可以用一些指标考察慈善组织的整体业绩,这样得出的衡量结果也就比慈善组织仅仅是在讲故事更有代表性。

 

1.筹到的资金是否依照筹款时的计划在使用?

        这个指标测量的是,公益组织在实际使用善款、配置资源时,有没有依照预先的计划。在评估公益组织成果汇报的初级阶段,我们认为这项指标更倾向于反映慈善组织的透明度。

 

2.对人力物力的使用,是不是符合预期?

        这一指标衡量的是,公益组织投入的人力物力有没有完成预期计划。公益组织有没有具体描述过预期效果是什么样子的?成果汇报是否包括一些资料能证明这些人力物力确实达到了预定效果?这里的资料既可以来自其他机构,也可以来自该机构之前的活动。

 

3.其他评估机构是如何对目标慈善组织进行评估的?

        我们认为,除了自己的评估外,还需要对其他机构的评估工作表示认可,并“借鉴””它们的标准,检验和评价我们需要评估的公益机构。毕竟某一个评估机构的视角都不是全面综合的,多向其他评估组织学习,才得以不断进步。

 

4.成果汇报中有没有涉及受助者的评价?

        这项指标意在了解公益机构是否采集并发表了受助对象的反馈意见,以及采集和发表的程度如何。我们可以下列问题衡量这项指标:收集反馈信息的方法是否严密,使用的问题是否保持一致,是否经常采集答案?从受助者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些信息能否体现公益组织至少一年内的变化?这些信息有没有表述,公益组织是否满足了受助者的需要?公益组织会把数据结果再反馈给受助群体吗?

 

5.公益组织有没有发表评估报告?

        这项指标评估的是,公益组织是否定期发布囊括其主要项目的评估报告。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认为,公益组织自我评估是尤为重要的。我们也可以从它们的自我评估中,得到一些启发。比如,公益组织能否在每5年之内发布一篇评估报告?在分析结果时,报告采用的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