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德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品德认知、规则意识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具体考查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班级日常活动等表现出的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关键性指标。
(一)行为习惯:学生在安全防护、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爱护环境、团队活动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
(二)公民素养:学生在珍爱生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乐于助人,以及承担学校义务、家庭义务、参加社区服务和其他公益性服务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
(三)人格品质:学生在自尊自信、自律自强、尊重他人、乐观向上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
(四)理想信念:学生在爱国情感、民族认同、社会责任、集体意识、理想志向、人生规划等方面的认知和表现情况。
评价方法:现场抽样观察、情景测试、问卷调查等。
二、学业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体考查学业水平达成度、思维能力、学业成绩均衡度等关键性指标。
(一)学业水平达成度:学业水平是指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学生在某一学科、某一阶段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科思想方法等所达到的标准。学业水平达成度指的是学生在各学科达到标准等级以上的人数比例。
(二)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独立思考、钻研探究、知识迁移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学业成绩均衡度:包括总体均衡度、县域间均衡度和学校间均衡度三个方面。总体均衡度指所有参测学生学业成绩总体差异的大小;县域间均衡度指各县(市、区)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学校间均衡度指各学校之间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的大小。
评价方法:学科抽样检测、问卷调查等。
三、身心发展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具体考查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学习动力、潜能和特长发展、情绪行为调控、人际沟通等关键性指标。
(一)身体形态机能:学生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和身体运动能力等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的情况以及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
(二)健康生活:学生对健康知识与体育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生活与卫生习惯,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情况。
(三)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自信心等方面的情况。
(四)潜能发展:学生在科学、文学、体育、信息技术、发明创造等领域表现出的突出素质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五)心理健康:学生对自己情绪的觉察与排解、对行为的自我约束情况,应对和克服学习、生活中困难与挫折的态度和表现。
评价方法:体质健康监测、动机兴趣测试、心理量表测试、访谈、问卷调查等。
四、艺术素养水平
主要考查学生对艺术的审美感受、理解、鉴赏和表现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音乐、美术、舞蹈、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的技能表现,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关键性指标。
(一)基本素养:学生音乐、美术基本素养是否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
(二)爱好特长:学生课余生活是否丰富,参加社团情况,艺术领域表现的喜好、付出的努力和表现的结果,艺术特长的发展水平。
评价方法:抽样检测学生艺术技能及特长、查看学生艺术作品等。
五、校长课程领导力
主要考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水平。具体考查学校课程规划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创新等关键性指标。
(一)课程规划: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校长的课程理念、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管理与评价等。
(二)课程实施: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地方课程计划情况;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
(三)课程创新:能否结合实际对课程内容与设置进行整合,能否创新性开设与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相匹配的、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化课程。
评价方法: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及访谈等。
六、学业负担状况
主要考查学生的客观学习负担和主观学习感受。具体考查学生学习时间、课业质量、课业难度、学习压力等关键性指标。
(一)学习时间:学生上课时间、作业时间、补课时间(学校要求补课、家教或者课外辅导班)、睡眠时间等。
(二)课业质量: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测验)的有效程度以及学生的感受和看法。
(三)课业难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测验)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感受和看法。
(四)学习压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快乐、疲倦、焦虑、厌学等状态。
评价方法:师生访谈、问卷调查、作业抽样等。
七、教师教学方式
主要考查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关键性指标。
(一)专业能力: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能力、对课程教材的整合能力以及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学手段:教师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采用教育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情况。
(三)教学模式:教师因学定教、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况。
评价方法: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
八、师生关系
主要考查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具体考查教师表现、学生的认同度、满意度等关键性指标。
(一)教师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是否热爱学生,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认同度、满意度: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等过程中的表现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指数。
评价方法:抽样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九、班额标准化
主要考查班额设置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体考查班额设置是否符合省定标准这一关键性指标。
评价方法: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等。
十、家庭教育
主要考查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具体考查学生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参与学校活动等关键性指标。
(一)家庭教育情况: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否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长与学生关系是否和谐等。
(二)家校协同情况:学校是否重视家校协同教育,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对家校协同教育的认识程度和认同感,家长主动了解学校事务、与学校加强沟通配合以及参与家长学校、家委会活动情况等。
评价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
(2015年2月17日印发)